序号 | 题目 | 备选答案 | 标准答案 |
1 | 扒刨伤员时决不可用工具。 | | √ |
2 | 快速判断伤员伤情的第一步,应立即轻拍伤员并大声呼唤其名字,观察有无反应。 | | √ |
3 | 现场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、心肺复苏、止血、创伤包扎、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技术。 | | √ |
4 | 做心脏复苏时,在按压胸骨变形后,要迅速将手腕放松,是胸骨自行复位。 | | √ |
5 |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、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3种。 | | √ |
6 | 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用手掌从伤员的后下方压向上方,持续3秒钟。 | | √ |
7 | 出血量达1000毫升以上,人就有生命危险 | | √ |
8 | 创伤包扎时,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,以免引起出血、疼痛和感染。 | | √ |
9 | 创伤包扎时,动作要轻柔,松紧度要适宜。不可过松或过紧,结头应打在伤口上。 | | × |
10 | 采用螺旋包扎法包扎时,每圈压前圈的一半或1/3。 | | √ |
11 | 对脊柱损伤的伤员,要严禁让其坐起、站立和行走。 | | √ |
12 | 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运送。 | | √ |
13 | 用担架转运伤员时应让伤员的头部在前面。 | | × |
14 | 有毒、有害气体中毒的伤员不能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。 | | √ |
15 | 止血带止血不能用炮线、电线、细绳等用力捆扎。 | | √ |
16 | 呼吸、心跳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( )。 | A 止血 B 固定 C 搬运 | C |
17 | 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,要将其( )稍垫高。 | A 头部 B 肩部 C 腹部 | B |
18 | 伤势较轻伤员均应先行止血、固定、( )等初步救护后,再进行转运。 | A 包扎 B 人工呼吸 C 心肺复苏 | A |
19 | 胸外心脏按压术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。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为( )。 | A 3~4cm B 3~5cm C 至少5cm | B |
20 |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次数,以每分钟( )为宜。 | A 50~60次 B 60次 C 60~80次 | C |
21 | 口对口吹气法是效果最好、操作最简单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。每分钟吹气( )。 | A 12~14次 B 14~16次 C 16~20次 | C |
22 | 指压止血法在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( )处,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,以阻断血流。 |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| A |
23 | 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适用于( )的止血。 | A 动脉出血 B 静脉出血 C 毛细血管出血 | B |
24 | 止血带止血持续时间通常可允许1h左右,每1h缓慢放松一次止血带,放松时间为( )。 | A 1~2min B 1~3min C 3~5min | A |
25 | 止血带止血持续时间最长不宜超过( )。 | A 2h B 3h C 4h | B |
26 | 创伤包扎时,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( )。 | A 3~6cm B 5~10cm C 6~12cm | B |
27 | 创伤包扎中多用于关节处的包扎方法为( )。 | A 环形包扎法 B 螺旋法 C “8”字包扎法 | C |
28 | 用担架搬运伤员一般有( )人组成一组。 | A 1~2人 B 3~4人 C 4~5人 | B |
29 | 止血带绕扎小腿时,包扎部位应为小腿的( )。 | A 中、上1/3处 B 中、下1/3处 C 上1/3处 | B |
30 | 对脊柱损伤的伤员上担架时,至少要有( )人共同抬起。 | A 2 B 3 C 5 | B |
31 | 现场对伤员急救必须遵守“三先三后”的原则,即:( )。 | A 对伤员,先重伤,后轻伤 B 对窒息或心跳骤停伤员,先复苏,后搬运 C 对出血伤员,先包扎,后搬运 D 对骨折伤员,先固定,后搬运 | BCD |
32 | 人工呼吸适用于( )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、假死状态者。 | A 触电休克 B 溺水 C 有害气体中毒 D 痉挛 | ABC |
33 |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( )。 | A 指压止血法 B 加垫屈肢止血法 C 止血带止血法 D 加压包扎止血法 | ABCD |
34 | 创伤包扎的目的是( )。 | A 保护伤口和创面 B 减少感染 C 减轻痛苦 D 防止流血 | ABCD |
35 | 在进行骨折固定时,应使用( )等物品。 | A. 夹板 B. 绷带 C. 三角巾 D. 棉垫 | ABCD |